close

  因採訪與白血病人接觸並受觸動,文梅英辭去了記者工作,開始做骨髓庫志願者。為第一時間給更多患者提供“生命種子”,最大限度地拯救患者的生命,她充當起捐獻者和患者之間的生命橋梁。
  鄭州晚報記者 李愛琴
  細心 對捐獻者瞭如指掌
  初見文梅英,是在中華骨髓庫河南分庫的辦公樓外面,當時她正提著一個飯盒匆匆忙忙從醫院趕來,“明天有個志願者要捐獻造血乾細胞,張書環主任熬了雞湯,我一早給他送過去了”。
  當記者表明採訪意圖,想尋找一些典型報道時,她說“好呀,我們這裡處處都是典型”。“一個開封的志願者,為了不耽誤採血入庫,提前來到鄭州在火車站候了一夜。”“一個志願者因捐獻造血乾細胞救人,找到了心愛的人,小日子過得可美了。”“這個志願者不僅為患者成功捐獻了造血乾細胞,平時生活也很有愛心,對公婆非常孝順”……文梅英對第一個甚至後來的每一個捐獻者的情況都瞭如指掌。
  初衷 採訪時受觸動,辭職做了志願者
  在成為中華骨髓庫河南分庫的志願者之前,文梅英是省內一家媒體的記者。
  2002年,她要寫一篇關於白血病的報道,採訪對象大多是正處於花季的少年和童真未泯的兒童。很多次,文梅英是流著眼淚進行採訪的,“看著孩子們渴望生命的眼神,心都碎了,我覺得我必須做點什麼去幫助他們”。
  醫生告訴文梅英,造血乾細胞移植是有效治療白血病的唯一方法,省紅十字會也正在籌建骨髓庫。文梅英立即趕到省紅十字會瞭解情況。當負責籌建工作的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張書環告訴她,骨髓庫人手缺乏、經費緊張時,文梅英毫不猶豫地說:“我是學醫的,又懂得宣傳,我可以幫助你們!”
  就這樣,文梅英辭去報社工作,當了志願者。
  執著 隨身背包帶材料,隨時隨地宣傳
  文梅英雖然是一名臨時幫忙人員,但她投入了所有的精力。
  2003年,南陽一位患者在河南省分庫找到7位初配成功的捐獻者,但經過一系列檢查,沒有一人可以給他捐獻。患者70多歲的老父親一次又一次地找到分庫懇求:“再查查吧,興許有希望。”
  患者父親對兒子生命的渴求,讓文梅英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這個時候特別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華骨髓庫的行列,為更多患者帶來生命的希望。”
  於是,文梅英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機會進行宣傳,每天隨身攜帶宣傳材料,坐公交車時給乘客宣傳,理髮和購物時也宣傳,並多次深入高校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學生講解造血乾細胞捐獻知識。
  遇挫 曾被罵“吸血鬼”
  在建庫之初,很多公眾不瞭解,認為捐獻造血乾細胞是“敲骨抽髓”。而且,沒有任何報酬,為了素不相識的患者,還得忍受近20次的扎針疼痛,這不是每一個志願者家屬都能接受的。
  2003年3月,一位志願者和一名兩歲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當文梅英找到他動員捐獻時,卻遭到志願者妻子的破口大罵:“你是吸血鬼,不顧我老公的死活,看見你就煩,今後別讓我再見到你……”
  收穫 首次勸捐成功 激動得沒睡好
  正當河南省分庫工作處於低谷的時候,河南省腫瘤醫院兩位患者分別與志願捐獻者——新鄭劉新偉、焦作宋東方配型成功。
  文梅英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拿起了電話動員他們捐獻。
  第一個電話打給了劉新偉,“沒想到出奇地順利,他非常樂意幫助患者,並答應第二天就來做高分辨和全面體檢”。
  然後她又與宋東方取得聯繫,宋東方的第一反應是“我中500萬大獎了,我捐,什麼時候去?”
  兩位捐獻者的果斷決定,令文梅英很興奮,“激動得晚上都沒睡好覺”。
  (原標題:文梅英:傾力為患者搭建生命之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cbf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